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抗疫记

「抗疫记(300)」高效推动 分区域管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2-09-07
  • 本文被阅次数:1323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城市的喧闹与繁华,静默中医院迎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挑战。为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网,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大医一院党委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宗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实行各院区分区域管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大医一院联合路院区全体医护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医院分区域管理政策要求,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防疫工作举措,紧密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分区域管理,为广大百姓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迅速响应 主动迎战 构建疫情防控分区域管理格局
      联合路院区分区域管理工作正式启动后,为保质保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医院党委书记刘晶带领联合路院区工作小组,到联合路院区进行现场部署,按照分区域管理流程从急诊到门诊再到病房逐一严格落实,大家迅速行动,严密配合,开启与时间赛跑的模式。院纪委书记王亚明总体协调,心力衰竭及高血压中心主任姜一农牵头统筹调配部署联合路院区分区域管理工作。联合路院区手术室护士长代娓担任院感防控组负责人,联合路院区日间手术中心副主任亓明担任医疗救助组负责人,护理部副主任贾立红担任护理工作组负责人,甲状腺、代谢病及疝外科副主任宝全担任后勤保障组负责人,联合路院区院务办公室主任梁巧凤负责联络工作。4个专项工作小组齐头并进、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紧张、有序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医护的共同努力下,工作领导小组仅用12个小时,形成科学完善的联合路院区分区域管理规定,建立“四个相对固定”“三个分开”的分区域管理体系,确保就诊路径相对固定、电梯相对固定、出入口相对固定、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实现门诊、急诊、住院分开,避免流程环节不符或存在风险漏洞,为从严从细落实分区域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制度保障。
整合资源 高效推动 快速组建应急隔离病房和重症监护单元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组建隔离病房是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一环。联合路院区在医院总体部署病房合并使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成立临时“联合路院区综合隔离病房”,将心律失常一科腾挪,用于收治联合路院区新入院患者。严格落实院感防控要求,将普通病房按单人单间设置,隔离三日,两次及以上核酸阴性转入各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同时,为保证未完成排查的急危重症患者轨迹最少、路径最短,整合重症资源,由心血管病院重症监护室承担重症隔离病房功能。按照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强化闭环管理,充实工作力量,配齐配强隔离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演练,加强污废处理、环境消杀以及“三区两通道”等管理,确保无交叉感染。

生命第一 防疫不懈 “绿色通道”保障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急诊室作为急诊急救的第一线,承担巨大的防疫压力。为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联合路院区心血管病急诊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抢救为先,抓住心脏急救黄金期,选派精兵强将24小时不停歇,为心脏、主动脉夹层等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未经核酸检测排查、存在疫情感染风险隐患的疑难危重患者,设置隔离抢救诊室和导管室。隔离抢救诊室、导管室与其他急诊诊区相区分,建立独立通道,避免经过人员相对密集区域,确保疫情防控与治病救人两不误。

科学规划 精准施策 提升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综合能力和水平
      坚决贯彻落实医院分区域管理的统一部署,实行院区内分区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划分门急诊患者及员工入口和专用通路,制定入院线路图。把好疫情防控源头关,发挥预检分诊哨点作用,增设抗原检测,加强流调排查,织密疫情防控屏障。设立门急诊专属区域,开展分类诊疗,急诊位于B区一层,门诊位于B区二层,各区域之间严格管理,进行物理隔断阻断,设置清晰标识动线,确保区域内医护人员不跨区、不串楼、不聚集。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对挂号、缴费、取药、检查、住院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和聚集,切实将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在保证医疗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静默期间联合路院区加强员工动态管控,对必须24小时留院人员和点对点上下班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各部门科室、护理单元指定专人负责,实行AB班轮替,合理调配值守人员,减少员工流动,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风险,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大医一院全体员工在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用团结的力量传递抗疫必胜的信念,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最大努力。

(稿件来源:联合路院区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编辑:党委宣传部    图片: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