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外媒关注

大连日报——腊肠的“前世今生”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2-02-17
  • 本文被阅次数:25441
     腊肠是中国特色传统食品,历史悠久,直到现在,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过年过节灌制腊肠的习俗。
     如何制成的
    腊肠起源于北方地区,其记载始见于《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后逐渐流传开来。制作腊肠的主要原料为猪肉,肥瘦肉按比例搭配,切碎配以白酒、食盐等辅料调味混匀腌制后,灌入肠衣制成管状食品,然后在其中间每隔一定长度用线绳捆扎分段,使其形成节段状,再扎小孔排气,挂在通风处晾晒风干或熏干而成。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制作腊肠的辅料调味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腊肠的不同风味特点,如甜味的广味腊肠、辣味的川味腊肠等。古代社会制作腊肠需要借助寒冬腊月的低温干燥条件保鲜,当属应季食品。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条件的进步,规模化制作腊肠已不局限于冬季。
    营养特性解析
    虽然各地腊肠别具特色,但其共同特点是以猪肉为主料,多为肥瘦肉按一定比例掺和制成。猪瘦肉的脂肪含量不低,制作腊肠时还加入了猪肥肉,而且腊肠经过风干,原料中的水分大部分丢失,导致腊肠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差不多能达到50%,每100克腊肠含热能接近600千卡,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人们平时可能注意少吃肥肉,但吃腊肠时会让人不知不觉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同时制作腊肠时通常会加入大量食盐,利用高浓度食盐的抑菌作用来防止腊肠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限。腊肠制作时还经常加入酱油、味素等调味腌制,因而腊肠的钠含量很高,每100克腊肠的钠含量能达1400毫克以上。另外,制作腊肠时为增强肉色鲜艳美观、延长其保质期,还可能加入亚硝酸钠作为发色剂、防腐剂,这多见于工商业化的腊肠产品。如果自制腊肠不需要长期存放时不建议使用此类添加剂,加入生抽也可以给腊肠中的肉类上色。
    食用要注意
    腊肠的制作加工过程、脂肪含量高、钠含量高等特性表明其并不是非常健康的食品。作为风味食品,正常人少量食用是可以的,但长期大量食用则不可取,否则容易造成肥胖、血脂增高、血压增高。对需限制脂肪和能量摄入的肥胖、高脂血症、肝胆胰功能障碍人群及需控制食盐(钠)摄入的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人群,不推荐食用腊肠。甜味的腊肠中加入的白糖量较多,不建议糖尿病人食用。
    熏制的腊肠容易污染致癌物苯并芘,腊肠中亚硝酸钠虽可以防腐、增强肉质的红艳颜色,但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亚硝胺具有强致癌性,因而食用腊肠时尽量不选用熏制腊肠或肉质颜色异常鲜艳的,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症风险。
     相关链接: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22-02/17/content_164828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