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抗疫记

【抗疫记(253)• 期盼】| 这里充满温馨与希望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1-12-09
  • 本文被阅次数:3655
指导健肺八段操、七步洗手法,
个性化分配餐食、陪同恢复训练,
打造“文化生活区”、作画鼓励康复人员
医护人员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慢慢进入到康复人员的生活当中。
让这里充满温馨与希望。

中西医结合,身心同治
      本着“中西医结合,身心同治,心理干预”的治疗方案,队员们通过问卷星为康复人员做了入院心理调研量表,判断康复人员心理状况,以便适时地给予心理干预。按照各专家组教授指导、护理部编制的中医穴位按摩联合放松训练护理教程、康复科刘勇主任编制的康复健肺八段操视频等手段,帮助康复人员减少心中郁结,使他们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
      医务人员们将生活统一配餐细心划分为“哺乳妈妈餐”、“高龄老人餐”、“糖尿病餐”、“主食加量餐”等等,个性化的餐食分配不仅为康复人员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更为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专业的“私教”
      为了更好的帮助康复人员身心痊愈,通过循证指引,一套集呼吸放松训练、抗阻运动、中医穴位按摩等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流程训练应运而生。
      为了给康复人员带来更加规范舒适的护理体验,第五病区专科培训小组开展组内、科内多轮同质化培训及考核,每位护士当仁不让地成为康复人员身边最专业的“私教”。
      护士们将护理流程视频二维码置于病区床头,并进行床旁指导,方便康复人员就近扫码观看学习。舒缓的音乐、轻柔的指引、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康复人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轻而易举地掌握要领。

温馨的“文化生活区”
      大医一院康复中心医疗队在五病区和八病区打造了大医一院特色文化阵地——康复病区“文化生活区”。

      墙壁上,一帧帧精美的绘画作品、一条条铿锵有力的口号再次成为大医一院人“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真实写照。这方 “文化生活区”成为队员们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温馨的港湾,让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战疫中。后方的家属们更是纷纷发挥绘画特长,将支持、鼓励与牵挂化作温馨的绘图在“云端”拥抱前方队员。

——大医一院驻大连康复中心医疗队员  林黎明、佟韩、于轶作画鼓励康复人员

背后的守护
      大医一院驻大连康复中心医疗队有一支9人感控护理小组,他们负责大医一院所属病区及驻地酒店的所有感控培训及督导。
      从早上6点30分开始为每位员工进行核酸采集工作,到为后夜班的同事鞋底消毒、消毒双手,从更换口罩、测量体温到次日凌晨为前夜班的同事分发夜宵,忙碌一天的感控队员才能休息。在酒店、在病区,他们都浑身充满干劲,一切从不懂到懂,细心把握各个环节,对初期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进行不断的修订及完善、保洁工作一对一带教,亲力亲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证医疗队里每一位员工的安全。

感控小组为一起奋战的同事们送上生日的祝福

后方有我,独居母亲我们照顾
      大医一院驻大连康复中心医疗队员张秀霞突然接到邻居电话,独居的80多岁母亲晕倒在了卫生间。在康复中心进行支援任务的她,只能含着眼泪拨打了120,在邻居的帮助下把老母亲送往大医一院金普院区急诊,幸好发现及时,经过一番急救处置后转危为安。
      院内领导、同事得知此事后,纷纷前来帮忙和关心,帮忙跑前跑后,直到张秀霞母亲所有的检测项目结果出来,确诊、治疗、护理全部安顿好后,很晚才回家。同事们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每天去看望、关心老人。她们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张秀霞卸下了担忧。
      使命在肩,为大家舍小家,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你守护“大家”,我护你“小家”;你在前线冲锋陷阵,我在后方做好保障。医院在后方的关怀与照顾,是前行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稿件来源: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图片来源:大医一院驻大连康复中心医疗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