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抗疫记

【抗疫记(206)• 奉献】| 动作要帅,速度要快,一天他们完成了12万采集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1-11-15
  • 本文被阅次数:2487
      11月14日,大连市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为全力阻断疫情扩散链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医一院派出由28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集队,当日为12万人次进行了核酸采集。
      11月13日晚11时,大医一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医院立即组建280人核酸采集工作人员队伍,次日早上出发!收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医院领导班子快速响应,立即部署,全院上下迅速组织。11月14日早上7:00, 由90名医生与190名护士组成的280人核酸采集队在联合路院区大厅整装待发。大医一院院长夏云龙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队员们送行。夏云龙院长代表医院感谢医疗队员们不畏严寒,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贡献,并叮嘱队员们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遵守操作规范,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当天晚上21:00,又一支紧急集合的40人核酸采集队伍,踏月出发。



核酸采集队伍整装待发

      初冬的清晨,寒风凛冽。医护人员以令为号,团结一致,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充分展现大医一院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由护理部副主任贾立红、科护士长孙晓红分别带队的核酸采集队伍中,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骨干和核酸采集护理骨干,也有多名临床主任、总支书记 “披挂上阵”。他们奔赴甘井子区和西岗区108个采集点,开展核酸采集工作。

      很多临床主任、总支书记们报名时,科室里的同事都担心他们长时间作战身体会吃不消,劝说他们留下来管理科室,他们却依然坚持报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冲锋在前,我们随时可以上!”。
      在八一路傅家庄街道,眩晕临床诊治中心主任、耳鼻喉科副主任刘秀丽一天采集近1200个标本,午饭只用了10分钟,匆匆吃一口便返回到岗位上。她说,“省下来的时间能再多采集一些居民,让大家等候时间再缩短一点。”“谢谢您” 一名小朋友在核酸采样后对中医科副主任王承明比心感谢。

      联合路院区手术室赵娜负责儿童和老年组的采集,她听着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感谢、看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满意的点头致谢、自觉排队的居民替她们遮挡刺眼的阳光、夜幕下社区的志愿者帮忙点灯……这座城里,每个人都在尽力做到最好。
      “来,摘下口罩,张开嘴,啊……”这一个动作,医护人员们连续工作,每人重复了近500次。手冻僵了、脚冻麻了、防护服湿透了、肩周炎犯了也不停歇,大家仍然坚守一线,更加快了采集的速度。

      有些“大白”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开始了爬楼梯马拉松。虽然辛苦,但每当获得居民的赞许,医护人员们便感到非常欣慰,心里也都暖暖的。
      深夜,本该已经入睡的人们还在配合着采样工作,40名核酸采集队员们也在坚守,继续奋战。直至半夜12点半,才拖着疲惫的步伐踏上回家的路。
这个热闹的城市瞬间安静,
一个个寒风交加的夜晚
他们工作到了几点?
吃没吃上热饭?
有没有厚衣可添?

大医一院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用职责与担当,
扛起守护全市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稿件来源: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图片来源:刘瑶、大医一院各核酸采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