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要闻聚焦

【中医药法宣传月】 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全方位诊疗建成效——感染科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1-07-19
  • 本文被阅次数:652
中心成立
      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成立于2019年,是以不同诱因及不同进程肝病,尤以终末期肝病为主要治疗对象,以中西医结合诊疗为治疗特色,集医教研为一体的肝病治疗中心。中心由医院感染科发展壮大而来。近年来,在中医药法等一系列中医药发展利好政策的指引下,在医院、学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效,逐渐成长为区域内中西医结合特色突出的省级重点专科。
人才培养
      科室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引进中西医方向国内外优秀博士,每年选派一人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缩短与国内外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差距,加速学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积极推动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经验师承学习工作,在全国名老中医齐清会教授、白长川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精髓,发挥中医经验传承作用。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国内相关学会及培训班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定期安排科室内部学习和培训。使各级各类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学习中医药的相关知识,提高感染科医护人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整体素质,打造高素质、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优秀团队。
医疗领域
      在医疗方面,感染科在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诊疗研究领域,继续开展不同原因、不同进程肝病诊疗研究工作,系统开展肝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从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到临床指南等进行系统学习,定期进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科室医师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及解决疑难危重病患能力。感染科设置与发展以中医为主线,围绕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特色病种,鼓胀、黄疸、胁痛、积聚,制定并实施了诊疗方案,根据辨证分型选择中药饮片、中成药、院内制剂及中药协定协定处方口服,积极开展低频脉冲肝病治疗仪治疗、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耳穴压豆治疗、针刺治疗、中药熏洗(足药浴)治疗等中医药治疗,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浆胆红素吸附、DPMAS等单独模式及联合模式的人工肝治疗,以及单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和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等。每年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进一步完善优化诊疗方案,充分发挥感染科治疗肝病的中医特色与优势。推进联合介入治疗科、外科、超声影像科等继续完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疗MDT平台”建设,建立疑难复杂肝病临床诊疗会诊制度及规范,解决临床重症肝病的多学科诊断和治疗瓶颈和难题,建立疑难肝病临床多学科诊疗流程。
教学方面
      教学方面,推进和完善中西医结合肝病本学科教学工作,定期讨论及修订教学大纲,制定完善本学科教学制度。培养本学科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本学科教学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加强临床中西医结合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制定住培培训制度和计划,使住培人员掌握本学科临床疾病诊疗原则,提高本学科知识及临床运用能力。加强本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目的,制定培养计划,使其掌握本学科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和素质,参加本学科相关科研工作,撰写文章,申报大连医科大学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并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肝病公益宣教活动,包括全国肝炎日、世界爱肝日义诊,到基层缺医少药偏远地区送医送药,将我们的新技术、新理念、新进展影响到每个肝病病人,使广大肝病患者科学的了解肝脏疾病病因、进展、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和前景,为老百姓预防肝病发生、防治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做出重大的贡献。
科研开展
      科研方面,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围绕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围绕黄疸、鼓胀等人工肝治疗研究、围绕肝脏干细胞、肝癌干细胞在终末期肝病进展研究,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家级、省市重大项目申报,使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将以往研究成果申报科研奖项及申请专利,并与临床新进展相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向临床诊疗转化,使产学研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撰写高影响因子SCI文章,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本学科国内影响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国内外合作,提升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地位,探索疑难肝病中西医结合发病机制和特点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向和优势,使本学科领域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广大肝病患者。
特色中药制剂(院内协定方)
      一、慢性肝病
      组成:柴胡、陈皮、川芎、枳壳、白芍等。
      功能:行气疏肝,益气健脾
      主治: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者,表现为乏力、烦躁易怒或抑郁、胁肋胀痛、面色萎黄、口干或口苦、大便溏稀不成形、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脉弦滑等症状。
       二、肝纤维化/肝硬化
      组成:生地黄、沙参、当归、枸杞、麦冬等。
      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
      主治: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者,表现为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紫斑或红痣、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等症状。
      三、脂肪肝
      组成: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柴胡等。
      功能:疏肝活血,健脾祛湿
      主治: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湿邪瘀阻”者,可见乏力、烦躁易怒或抑郁、胁肋胀痛、面色萎黄、恶心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紫斑或红痣、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脉弦滑或滑数等症状。
(稿件来源:感染科/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 丛庆伟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图片:感染科/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