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要闻聚焦

大医一院让“无喉人”重获新“声”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1-03-01
  • 本文被阅次数:1139
       喉癌及下咽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全国每年有5-6万人罹患喉癌,其发病率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很多做了全喉切除的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丧失了发声功能。一方面要面对肿瘤对生命的威胁,一方面还要接受喉咙切开不能讲话的现实,很多患者出于对日后生活的恐惧,对手术心灰意冷,错失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令人惋惜。其实很多全喉切除术后依然可以通过科学手段重获新“声”,重新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
      林大爷(化名)是一位下咽癌术后8年的患者,是一位抗癌的勇士,全喉切除术后的他一直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由于人工喉的使用,他可以毫无障碍的与人沟通,每当问他抗癌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反复强调“心态最重要”。
      林大爷使用的是气动式人工喉,这种气动性人工喉质量轻、弹性好,操作简单,能通过改变气流的强弱来调节音调,发出的声音清晰度高,连贯性好,响度高,还比较自然,能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使用熟练者可进行唱歌等活动。能够发声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也许是健康人群感受不到的。
      也许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创造这种人工喉的发明家也是一位全喉术后的患者,大家亲切的称他为老范。老范18年前经历了全喉切除术,但疾病和疼痛也许可以打倒一个人的身体,但无法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老范在术后积极学习发声技巧,不自暴自弃,不断尝试和创新,自助研发了全喉发声器,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发声器给病友带来发声的希望,老范自身就是一个胜利的希望,给病友带来一束光。无论我们经历什么,只要我们乐观坚强的面对它,我们就能和它成为朋友,以另一种方式享受生活,回归家庭。
      大医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综合实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现代化诊治中心。大医一院耳鼻喉科目前头颈部肿瘤手术量年均近二百例,占辽南地区头颈部肿瘤手术的90%以上,除喉癌、口咽癌、下咽癌、鼻窦癌等常规手术外,在对疑难性舌癌、牙龈癌、中晚期甲状腺癌等病例的手术治疗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各类头颈肿瘤病种均取得良好疗效,例如T3、T4喉癌的3年生存率达到78.6%,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由大医一院耳鼻喉科治疗后的喉癌术后患者建立了很好的病友情,他们有时一起探讨病情,互相借鉴护理方法,甚至一起出去踏青郊游,互相鼓励,一同感受第二次新生后的美好生活。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每个人都一样,能否妥善处理厄运带来的痛苦,是决定能否幸福的关键。有时候,我们只要乐观一些,勇敢一些,就能跨过这一道命运之神安排的门槛,一旦你鼓起勇气跨过去,总有一天会发现,踩在脚下的都是风景!
稿件来源:耳鼻喉科  通讯员  雷宇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