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健康教育

总是心慌心悸?来看看中医怎么说!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2-04-24
  • 本文被阅次数:373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证。临床多呈发作性,常因七情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诱发,发作时可伴有胸闷、气短,甚至喘促、眩晕、晕厥等表现。
先来看看诊断标准吧:
      心悸诊断标准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跳异常,或快或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伴有胸闷不舒,心烦寐差,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
      3.常由情志刺激、劳倦、饮酒、饱食、喝浓茶、咖啡等因素而诱发。
      4.可见有数疾、促、结、代、缓、迟等脉象。
      5.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什么是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证。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心肌炎等,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属于此症。
中医病因病机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
      《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病因病机:心悸多因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正气不足,心神失养;或邪滞心脉,心神不宁而发病。
      病位:心悸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引起心神动摇从而悸动不安。但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正气不足,心神失养,或邪滞心脉,心神不宁而发病。
那么,治疗心悸有哪些方法呢?
      01现代医学诊断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02中医优势特色疗法——汤药口服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归脾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心脉瘀阻: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
0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针灸:主取内关、神门、足三里、心俞、膻中、神门、厥阴俞、三阴交等穴位,补虚泻实。
      外贴:穴位敷贴中药透皮贴剂。
     推拿:以拿法、点法、按揉法为主要手法,辅以抹法、平推法和擦祛等
日常小贴士
     1.心悸每因劳倦、七情、药食不当而诱发,故患者应适当锻炼,劳逸结合,保持生有规律,避免诱发或加重心悸。
      2.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
      3.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平素饮食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
      4.心悸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证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配合心电生理检查,积极做好防治。